直播间:精心准备,最好呈现
“一号明白。”四月的暖阳热情洋溢,同学们期待已久的第七届校运会如期而至。陈皓在主席台上方的一号机位接受着指挥室的调令,做着开幕式直播前的最后准备。这是她第一次进行大型运动会的直播拍摄。
指挥室里,承接此次开幕式直播工作的陈志垠老师手拿对讲机,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四个机位传来的拍摄画面,实时指挥着每个机位旁操纵摄像机的工作人员,忙碌的他只顾着将最佳视角呈现在运动场的大屏幕上,甚至都来不及坐下休息一会儿。微笑、旋转、跳跃,运动场左侧大屏上所展现的开幕式表演人员的精彩表现让无法近距离观看的同学一睹风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运动会大屏直播是由学校宣传部主持、文化传播学院承接,首次由本校老师、学生独立完成的,参与直播拍摄的同学大都是陈志垠的学生。对于此次大屏现场直播,陈志垠十分重视,“开幕式前两天满脑子都是直播,生怕出什么状况,对学校形象造成影响。”同时,作为担任摄像课教学的老师,他也在这次的拍摄中看到了同学们的进步,“随着同学们进入角色后,孩子们学习的成果就表现出来了”最让他高兴的是,“课堂上所讲的东西学生们也能融会贯通,用于实践。”人员、设备等技术环境的搭建是这次直播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老师、学生们的用心对待。
新闻人:用心记录,用爱传播
运动场上还有一些别样的身影,他们或席地而坐寻找最佳拍摄角度,或拿着纸笔记录赛况,或为了捕捉运动员的身影飞奔到最佳位置按下快门。他们是这场赛事的记录者,为了更好的呈现这一重大赛事而努力着。新闻中心记者团的顾易负责捕捉运动员的身影,她相机里的运动员个个神采飞扬,还有很多我们难以发现的精彩之处,观众席上戴墨镜的鼓手、自信的接力队员、神情严肃的裁判员等等。在谈到她的感受时,她说:“很爽,第一次以这种视角看校运会,的确不一样。”张志正作为校电视台的成员主要进行的是视频采访,由于赛事紧张,为了保证尽快传播运动会上的精彩,他们“一切从简”,采取手机录制视频的方式进行采访,“我们采访所得的素材还要再发给总编辑室,由他们进行剪辑和简单的后期,发布在我们的微博平台上,供大家观看。”
有视频、图片的采集者就有专门进行文字采写的记者,赛道旁,还有拿着纸笔记录的学生记者,记者团的董子榕就是其中之一,她身上还穿着没来得及换下的开幕式演出服,就急忙投入了工作。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帧画面,背后都凝结着许多人的汗水和努力。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主席台上广播站同学们富有磁性的声音伴着音乐响起。在大荧幕转播的同时,广播站的学生们坐在主席台通过广播为同学们传达最新消息。运动会前,他们会对播音的感觉和声音的状态进行培训。开幕式的主持和解说、运动会赛事加油稿的播报、还有比赛信息、选手信息、成绩的播报他们都要负责。“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关注赛场上的各种信息,处理每个院系的加油稿。”广播站部长王舸源说。
志愿者:诚心服务,为安全护航
场内都是忙碌的身影,运动场外,还有这些人静静等待着运动员和学生们。他们站在餐厅外,坐在帐篷里,等在医务室里,无论人多人少都不曾离开,为学生的健康护航。三餐门口,餐厅的服务人员在不停地为过往的学生们盛上一杯杯绿豆水,“今年开会时伙食科的领导给我们提议,天气比较热,餐厅可以适当准备些绿豆水,不让学生和运动员有中暑现象。”负责人说。这种天气下,绿豆水消耗的很快,“已经供应了6桶了,现在目前里边还有6桶。”东运动场门口,学生会办公室人员支起帐篷,为运动员们发放水,准备好能进行简要急救措施的急救包。早上6点他们就已经把东西全部都搬出来了,一直要到当天比赛结束才能走,“中午也有人在这里值班。”在赛道终点处,校医院的值班人员准备好药品,为比赛过程中受伤的运动员做急救措施,保证学生和教工的健康。比赛中的受伤大多是擦伤、肌肉拉伤等,常见的还有运动后的恶心、头晕、缺氧和呕吐。对此,医生们建议道,“赛前做预热运动,跑完以后慢慢走”,“注意平时的锻炼。”
“不忘初心成长梦,博洽青春当自强”,说的不仅是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们,还有这些幕后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用我们难以觉察的方式,叙写着我们共同的青春故事。